古代肉怎么吃(中国古代吃啥肉)

中国古代吃肉,有生吃和熟吃。生吃的肉,叫脍。有了火以后还没有蒸煮器皿,把肉做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烧烤,所以烤肉就叫做炙。出现了火以后,还有吃生肉的习惯,有趁着新鲜生吃的,也有风干以后生吃的,只是吃法更加讲究,加入许多的调味料,所以,生肉和熟肉...

中国古代吃肉,有生吃和熟吃。

生吃的肉,叫脍。

古代肉怎么吃(中国古代吃啥肉)

有了火以后还没有蒸煮器皿,把肉做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烧烤,所以烤肉就叫做炙。

出现了火以后,还有吃生肉的习惯,有趁着新鲜生吃的,也有风干以后生吃的,只是吃法更加讲究,加入许多的调味料,所以,生肉和熟肉都很好吃,这就产生了那个成语;脍炙人口。

吃生肉的习惯传入日本传入朝鲜,现在在日本料理,韩国料理里边还有生肉。倒是我们中国吃生肉的习惯不多了,但是也有,广东菜,云南菜里边还有。

古代有了蒸煮器皿以后,把肉煮着吃,蒸着吃,煮着吃就是烹,最先不是用油,是用水,食用油的出现,要到唐代。

把肉煮烂了,做成汤,或者是再加入蔬菜粮食,这样的肉汤叫羹汤。

当然,羹汤也可以不加肉,只是加入的更加高级一些。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肉发酵以后再吃,有整块发酵的,也有切碎发酵的。今天我们吃的火腿就是这种吃法的延续。肉发酵以后叫做肉酢,肉酱。

唐宋,食用油大量出现,吃肉开始了油炸,对于肉的加工手法更加多样,这就出现了今天所谓的红烧。

中国古代吃肉,大致包括猪,马,牛,羊,狗,鸡,在各个时代,各个地方,它们也有不同的分级。

在汉代,羊肉要比狗肉贵重一些,所以那个成语挂羊头卖狗肉“,说的是以次充好。

牛肉贵重,不是因为牛肉好吃,是因为耕牛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动力,不敢轻易宰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规定了宰杀耕牛是犯法的。只有在最高的祭祀仪式里边才会有牛做供品。

公鸡母鸡,家家可以饲养,也比较容易得到,吃鸡肉的比较多,易于烹制,所以对鸡的食用方式就比较多,一直到今天叫花鸡,烧鸡,扒鸡,白斩鸡。

中国历史上,因为狗比较容易饲养,所以吃狗肉比较容易,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樊哙,就是卖狗肉的出身。

人的饮食没有高低之分,饮食一般兽这样几个因素制约:气候,物产,文化。

宋代有吃猪肉的习惯,但还不是太普及,那时候吃牛羊肉比较多,就像《水浒传》里,动不动就是切二斤牛肉,打两角酒。

到了元代,牛羊肉更为普及,因为蒙古贵族带来的饮食文化影响。

到了清代,猪肉就非常普及了,因为满清贵族把猪肉当做祭祀的主要用肉。再加上猪比较容易饲养,产量比较大,所以就比较容易普及。

相反,因为农耕的发展,对羊的饲养反而减少了,所以羊有比猪显得贵重一些。

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贵贱程度不一样,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比如,在蒙古草原上,羊就比较容易得到,相反,猪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