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在烹饪学校学厨时,老师讲给我们说:“中国的味道分南味和北味”。结果去饭店实习时,一个师傅问我,我就回答是“南味和北味”,结果被他好顿笑话。
上地理课时,老师都会指着【中国地图】告诉我们如何记方位,也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我们的传统方位划分也是按照这个来个。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中国人口味的很好总结,虽然不够细致,但是总体上也代表了各地方的口味差异。
中国的四大口味跟地域有什么关系一,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跟这2方面有关
①.气候:气候对人的饮食习惯养成有很大关系,像四川、贵州和云南这些地方,因为地处盆地,所以气候温润潮湿,因此人们需要吃些辣的来排除体内的湿气;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比较短,因此人们喜欢吃点口味偏咸的食物,从而能够更加的下饭;广东等地气候炎热,所以这里的人喜欢吃清淡点的食物;陕西和山西这里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风,因此吃点酸的可以起到开胃消食的作用。
②.跟物产也有很大关系:北方因为无霜期短,因此很多食物需要保存的长一些,所以腌渍的食物比较多,而且为了刺激味蕾喜欢用黄豆做酱来佐餐;广东这些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很多的食材,因此这里人喜欢吃点原汁原味的食物,所以口感偏甜一些;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因此这里的人口味比较杂,喜欢吃一些麻辣的食物;陕西和山西出产优质的小米和小麦,这里的人喜欢吃面食,用醋佐餐可以助消化。
二,口味的养成也跟人口流动有关
①.像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和新疆这些地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口的迁徙很少,因此就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口味。
②.中原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各种食物和口味都能接触到,因此对于味道上反而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
③.饮食口味的形成也跟当地餐饮业的发达程度有关,像“八大菜系”的形成,都是依托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形成,从而带动了一方人的口味,比如成都、广州、济南等。
结语:中国的四大口味确实跟地域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各地的气候、物产和习俗不同所养成的口味差异,不过现在这种差异已经越来越小,因为现在交通便利,餐饮业发达,所以各种口味在一座城市里都能找到。
1、首先,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的四大口味不是很确切,别的不论,“东辣”就说得不是很准确,上海是典型的东方城市,浙江、江苏也都是华东地区的,大家都知道,江浙沪的人并不是很能吃辣的,吃的东西都带点甜味才是比较适合下江人的,像浙江杭州、绍兴、嘉兴这一带,甜食都很受欢迎的,酱油加糖是餐桌上的主要调味品了;
2、倒是西南、中南一带的人特别能吃辣的,湖南、四川的辣妹子是有名的,湖南、四川人是无席不辣的,湖南是纯碎的干辣,湘西一带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把干辣椒作为主要调料放在屋檐下、窗口边上晒着的,炒菜时随意抓一把,放进锅里,都是习惯性动作了,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是湘菜的当家菜的,湖南还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吃腌制的鱼肉、烟熏的鱼肉;
3、四川是麻辣、湖北、江西、安徽、陕西人吃辣子都很厉害的,往北走,东北、华北的人其实也能吃辣的,东北华北的辣是辛辣,对生姜、大蒜的偏爱胜过辣椒,其实生姜、大蒜也是辛辣、热量极高的食材了;而咸的东西,其实也不仅仅是北边人的专利的,以前在安徽的餐馆、酒店吃饭,安徽人都喜欢拿食盐当成佐料放在餐桌上供客人自己选用的,吃辣椒的湖南人、特别是湘西人,也比较偏爱吃咸的菜肴的;
4、为什么东北、华北喜欢辛辣、湖南、四川喜欢麻辣,其实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跟各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有关的,东北冬季时间长、天寒地冻时节,身体容易伤寒,多吃生姜、大蒜驱寒的,湖南、四川一个是丘陵、一个是盆地,空气流动慢、湿气很重,吃花椒、辣椒,是有祛湿功能的;
5、沿海地区的、东边的人口味淡,其实跟饮用水也有关系的,饮用水大多是地下水或者江湖水,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江湖水都因为离大海太近,所以水里含盐量就比较高了,再在食物里多放盐,不就咸的太多了,人受不了的,所以,沿海地区的人自然就口味比较淡了,江浙沪的菜里面喜欢放糖,口味偏甜,其实也是在有意稀释水里的盐碱的成分,综合一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