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黄与黄芪的异同
大黄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应用】
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芪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二、酒大黄是大黄吗
酒大黄,其泻下作用稍缓,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常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胸中烦热等证;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活血祛淤作用增强。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攻击导滞势猛,泻火解毒作用强,用于湿热便秘、高热、谵语、吐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也可用于疮疡肿毒,湿热黄疸等;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淤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淤停;大黄炭,其泻火逐淤之力大减,凉血止血作用大增,用于肠中积热而大便下血之证;清宁片,其泻下作用缓和,具有缓泻而不伤气,逐淤而不败正之功,多用于饮食停滞、口干舌燥、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患者。
三、太黄是什么药材?
大黄是一味很常见的中药材,气清香,味苦而微涩,有利湿退黄的功效,就是肝胆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尿赤等病症;还可以泄热通便、治疗腹痛瘀血,同时对降血压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选择和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效果更好。
四、我用大黄排毒,效果不明显,是什么原因
药量要大些大黄15g要用生的。水开后煎2-3分钟就行。煎久了就没有效果
五、生黄连与炒黄连功用有什么区别?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止痒。黄连有生用和炒制两种,功效也各不相同。
生黄连长于清泻疫毒、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杀灭虫毒,对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昏迷,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泄泻、痢疾、外阴肿痛、痔疮肿痛出血,以及蛔虫病、百日咳、疥疮和体癣效果明显。常与大黄、黄芩、水牛角、生地黄、冰片、牡丹皮、赤芍、白茅根、仙鹤草、小蓟等药配合使用。
炒黄连长于燥湿清热,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肝胆湿热之黄疸,湿热浸淫肌肤之痈疽疮毒、疔毒走黄、湿疹流注,以及水火烫伤之肌肤溃烂有良好效果。常与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茵陈、龙胆草、金钱草、苦参等药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