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大黄有什么功效?大神们帮帮忙
生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仙茅能振奋肾阴而蒸腾湿雾,青陈皮理气开郁,益母草活血而强肾,竹茹化湿祛痰,诸药合而成方,共奏理气活血,健脾益肾之功。9R-EAA将血磷带入细胞内,加之低磷饮食,使血磷降低,抑制了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则钙盐不能沉淀于肾细胞的线粒体上,因而有保护甚至改善肾功能作用;此外,血尿素氮通过肠-肝循环,合成了非必需氨基酸,患者因而食欲增加,贫血改善,又因恢复了蛋白合成酶活性,患者体内蛋白合成增加,体质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content_lower_density][0.]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肾功能损害致体内尿毒症毒素潴留和水钠代谢、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的症候群。复习中医文献,虽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名,但在癃闭、虚损等证中找到类似的记载。皆固浊邪壅塞三焦,正气欲升不得,欲降不能,终至阴阳闭绝,故治疗皆用化湿降浊之法。笔者体会,大黄能荡涤湿浊。故凡有湿浊内阻者,均可选用。二丑、木通、泽泻相互为用,使湿邪从大便而下,小便而去。则脾不为湿困,肾分清别浊,功能得复。仙茅能振奋肾阴而蒸腾湿雾,青陈皮理气开郁,益母草活血而强肾,竹茹化湿祛痰,诸药合而成方,共奏理气活血,健脾益肾之功。故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特别是无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高优质低蛋白饮食,加9R-EAA,与健脾益肾生大黄并用,使患者肾功能改善更显著,对氮质血症、高磷低钙血症纠正更迅速。EAA可口服或静滴,但疗程不宜过长,以3周为宜。高优质低蛋白及低磷饮食可降低肾单位氨耗量,因而可能有抑制肾单位高代谢之作用。如高蛋白饮食,将引起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使之发生肾小球节段局灶性硬化,加速慢性肾功能不全。9R-EAA将血磷带入细胞内,加之低磷饮食,使血磷降低,抑制了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则钙盐不能沉淀于肾细胞的线粒体上,因而有保护甚至改善肾功能作用;此外,血尿素氮通过肠-肝循环,合成了非必需氨基酸,患者因而食欲增加,贫血改善,又因恢复了蛋白合成酶活性,患者体内蛋白合成增加,体质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法可广泛适用于广大农村、工厂、部队、医疗单位。
二、白醋泡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醋大黄是可以帮助止泻的,首先醋大黄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帮助解决积食的问题,而且产后有淤血,或者月经不调,经期总是痛经以及血气不畅等都是可以通过服用醋大黄进行调理的,大黄除了用醋泡以外,也是可以用酒泡的,那么药效和作用就会产生一些不同。醋大黄还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具有清血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生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因此生大黄对于治疗湿热便秘,积滞腹痛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对于一些女性的瘀血经病,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生大黄本身来说,对于一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肠痈以及痈肿疔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具体的使用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大黄和苦生的功效
大黄的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苦参的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四、大黄有什么功效?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又称生军、将军、川军。性味苦、寒。有泻实热、下积滞、化瘀、解毒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主产青海、甘肃、四川、陕西等省。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
形态特征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有的具数个分叉,呈牛头形。茎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空,有纵沟和短柔毛。根生叶大,近圆形,掌状深裂。花序圆锥形,分枝紧密,小枝向上挺直,数枚簇生于各节。花小,数朵簇生,绿白色或浓紫色。瘦果红色,三角形,长圆,具3个棱翅,顶部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生长习性
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要在-10℃以上,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为55-1000毫米。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大黄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党参、黄连为前作。
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可达85%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大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在贫瘠的土壤上,还可增加施肥量。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用种量2-2.5千克。
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干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区,常采用播种育苗,移栽大田。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2米、长21米的高畦,四边开好排水沟。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层草。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损,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或8月下旬移栽。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时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移栽时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为防止伤口处腐烂,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
3.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大黄第一年幼苗小,杂草易生,结合松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第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土。
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还需进行追肥2-3次。第一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20千克。第二年追肥2次,分别于5月、6月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钙20-30千克,氯化钾10-20千克,施后覆土,浇水。
打薹大黄栽种后,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除留种地外,其余植株的花薹摘掉,打薹应在晴天进行。
4.病虫害防
治病害主要为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发生,或在高温多湿时发生,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或前一年发生。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叶片同时变黄,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及时松土。打薹后,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虫害有蚜虫,6-7月为害严重,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
5.采收与加工
大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收获。收时,先剪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仔细将土抖掉,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中、小形的切成片,风干、晒干或烘干。干后装于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撞去粗皮,露出黄色即可。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左右。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的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大黄的作用: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大黄的应用:
1、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
3、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
,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4、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忌用。
【大黄的基本介绍】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1.泻下攻积:治疗实热积滞秘结等胃肠积滞证的要药,用于热结便秘,症见高热神昏者;还用于湿热痢疾初起、食积泻痢等症。
2.清热泻火:可用于热邪亢盛引起的高热、神昏、烦躁等症;目赤、咽痛、口疮、牙龈肿痛等脏腑火热上炎证;热毒疮痈等多种热毒证。
3.凉血解毒:可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
4.逐瘀通经:可用于腹内瘀血之症积,妇女闭经、月经不调及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症。
5.利胆退黄: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等症。
大黄用于导泻,建议不要长期服用。
请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你用于便秘,它是治疗作用,而泻下的作用在孕妇身上却体现的却是副作用。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
缓解
下面介绍一下大黄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泻下作用:
利胆、保肝
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止血作用:
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降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3、抗感染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炎、解热作用
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