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少数地区庆祝中秋节,如宁波、台州和舟山)。
据历史记载,“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一书中。魏晋时期就有“豫商舒针牛啸,中秋左右微服过江”的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太宗纪》记载中秋节是在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它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
相信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不能早两天或者晚两天吗?
本文就带着这个问题和大家好好聊聊。为什么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根据民间习俗,八月十五日之所以是中秋节,与古代的两位大神嫦娥和后羿有关。后羿曾经连续射下九个太阳,帮助百姓赶走烈日。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一样,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相传,嫦娥原本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了九个太阳后,西王母给了她长生不老药。但是后羿不愿意吃,就把它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后羿有个徒弟叫孟鹏,为人狠毒,想把仙丹据为己有。
有一次他趁着主人外出,逼着情妇嫦娥交出仙药。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仙药,飞上了天。
那是农历八月十五,嫦娥因为没有放弃丈夫后羿,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经常住在广寒宫。回国后,后羿伤心欲绝,于是每年八月十五设宴,与妻子嫦娥隔月重逢。
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成了大家熟悉的中秋节。包括中秋节吃月饼,都和后羿和嫦娥不能在一起有关。
而后羿和嫦娥属于神话故事人物,这种民间说法没有任何史书记载支持,自然是不真实的。
事实上,在古代,古人就开始向月亮和拜月献祭。而“中秋”二字,根据甲骨文字的形状,也颇为相似。
甲骨文中的“中”字形似旗杆,上下各有旗帜和飘带。旗杆立在中间,原意是“中央”。
甲骨文上的“秋”字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蟋蟀和昆虫的声音来表达秋天,下半部分是火的形状。中秋二字合二为一,表示秋粮成熟,与农耕社会的生命季节密切相关。
甲骨文字形的“月”是一弯新月的形状,其本义是指月亮,包括月亮的盈亏变化。
从“中秋”分析,包括甲骨文字形中的“月亮”,“中秋”有“中央”和庄稼成熟的意思。
从相关的文字记载来看,《礼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帝在春日艳阳,秋月落;朝日对朝,夕在夕。”
春秋时期,月圆之夜在宫中祭月。慢慢地,这种习俗不仅被朝廷和上层贵族所奉行,也逐渐影响了百姓。由此形成文人赏月、百姓祭月的习俗。
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赏月的活动。在唐朝,农历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宋朝时期,每到中秋之夜都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原因,人们不仅在拜月赏月,包括官员在内的各种组织也开始在中秋节进行祭祀、祈祷和进行相关的祭祀活动,以便上帝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因此,中秋节在中国的发展在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在春秋时期,包括更早的古代,古人并没有形成中秋节的概念。但一直有赏月祭祀的习俗,包括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快收庄稼。
魏晋隋唐时期,中秋节逐渐成为法定的传统节日。在宋、明、清时期,中秋节在拜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节日,人们渴望团圆和家庭幸福。
据不完全统计,中秋节当天,大部分地方都会以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观潮等传统习俗或纪念方式来庆祝节日。
那为什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成了中秋节呢?抛开唐太宗书中对8月15日中秋节的记载,古人是否也将农历8月15日定为中秋节的时间更早?
事实上,中秋节的起源与中国“秋报”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所谓“秋报”,指的是古代的秋祭报国,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关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诗·周松·梁治序》:“秋梁治护国。”
汉·班固《白虎通州》:“什么是新年祭?春求秋报之意。”
因此,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社会。“秋”字的字面解释是庄稼成熟,八月中秋,各种庄稼陆续成熟。另外,“中秋”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间,中秋节是古人报秋时继承下来的习俗。
还有一点,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又可分为孟、中、吉三个阶段。农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和季春。夏梦,仲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等等。相应的月份是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和八月。
农历八月是秋天,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所以八月十五叫中秋节或“仲秋”,意思是八月半。
说到这里,关于中秋节为什么要定在农历八月十五,相信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从古代开始,古人就开始崇拜月亮,包括每年农历八月庄稼丰收的时候。每个人都期待每年农历八月月圆之夜的到来,预示着庄稼丰收,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习俗慢慢传到魏晋隋唐时期,成为官方法定节日,由此衍生出许多大规模的拜月和拜月习俗。
在中秋节,月亮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所以它也被称为“团圆节”。“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记》中提到:“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人们送月饼以表团圆”。
8月15日也与中国传统的“孟中吉”密切相关,包括“秋报”这一古老习俗,以及人民对这一天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月亮是一个有着许多幻想和诗意的特殊物体。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庆祝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月15日不仅是中秋节,更是中国人对家乡社会文化各种美好向往和追求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