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下载并安装最新版(豌豆荚安卓下载安装)

我的手机和平板上有2000多个app,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有一些是我从安装到现在都不记得打开过几次,但是又舍不得删除的。所以我看了一眼豌豆荚,这个工具可以让我在一个页面上刷所有的应用程序。在之前的采访中,豌豆荚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解...

我的手机和平板上有2000多个app,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有一些是我从安装到现在都不记得打开过几次,但是又舍不得删除的。所以我看了一眼豌豆荚,这个工具可以让我在一个页面上刷所有的应用程序。

在之前的采访中,豌豆荚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解释了为什么应用程序商店应该制作一种类似于聚合阅读应用程序的产品。

豌豆荚下载并安装最新版(豌豆荚安卓下载安装)

豌豆荚Glance基于应用内搜索技术,可以打破“app信息孤岛”,抓取分散在手机现有app中的文章、图片、视频并串联起来,在同一页面上以卡流的形式展现给用户。

对于手机中没有的app,用户也可以选择使用“添加”,一目了然地找到收藏的其他app内容。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想直接下载app,安装按钮也是一目了然。

列表团队每周增加15个应用程序,并收集了400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包括一些英文应用程序。每天能检测到的更新大概有一万条。

今年5月8日,豌豆荚发布了测试版——豌豆荚探索版。图标是一个无限的符号,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应用程序中探索无尽的内容。

7月13日正式在iOS和Android端同步上线时,图标依然采用了无限符号,只是名称改成了列表。

在豌豆荚一间名为“岩蟒”的会议室里,工具控王一边向爱范儿解释,一边展示用ChromebookPixel2015列出图标的备选方案:

我还是希望它是一个工具产品。我在探索的时候感觉它的调性有点太强了,所以当时就想到了一个新的名字,最后想到了一眼。豌豆荚的产品核心是提高效率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阅读产品。

具体到使用场景,不同用户使用列表的方式不同。有的用户纯粹在列表上阅读内容,因为不用在app之间来回切,提高了阅读效率;有的用户只是浏览标题;有些用户会利用列表寻找优秀的app,看到app的内容后再下载。

对于优秀app的发现,看一眼app的内容,可能比豌豆荚本人更好。“比如我在AppStore找MONO,只能看几张截图,看用户评分,看它的排名。”王俊义说,“肯定不如看里面的东西直接。”

用户在列表的帮助下找到优秀的app后,列表本身的使用频率可能会降低。对于这种情况,王表示是在设计中:为用户提供发现优秀app的价值,这是豌豆荚的主营业务,也是一个工具型产品的本分。

在衡量用户活跃度和口碑的数字指标中,榜单的工具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根据豌豆荚自己的统计,9月初,Android用户平均浏览的文章数量为40篇,而iOS用户为80篇。现在这组数字在Android端已经增长到88,在iOS端增长到144。

净推荐价值(NPS)是衡量用户向他人推荐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的指标。据王介绍,该榜单的NPS评分为49分。

“如果和美国NPS基准相比,还是挺可喜的。这是全球统一的尺度。最高的特斯拉96.6分,榜单仅低于亚马逊。”王对说。

尽管用户活跃度和口碑都不错,但豌豆荚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推广榜单,只是在一些垂直科技网站上放横幅广告。目前豌豆荚上的下载量接近20万,而iOS上的用户量更多,加起来才50多万。

王俊义承认:“这份名单仍然是一个早期产品,它正式发布还不到四个月。我们不确定最后会是什么样的产品,也不想说什么特别大的东西,所以现在也没有主动做很多推广。”

总览团队做的更多的是积极听取用户的反馈,让总览工具更加得心应手。比如1.1版本的离线下载和1.4版本的视频查看是比较重要的功能,是榜单团队听取用户反馈后加入的。

对于接下来的产品改进和推广,王俊义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从他对一个工具型产品的价值追求,看这个产品发展的大方向,就能略知一二。

今年7月,Evernote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Libin)放弃CEO职位时,就有声音认为Evernote可能会退出“独角兽”俱乐部。对此,王俊义也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说到工具型产品,谷歌、脸书的价值诉求都是工具型产品(定义:帮助人们更快、更便宜、更好地做事情)。如果说Evernote有什么问题的话,对我(付费用户)来说,恰恰是工具本身不够快,不够便宜,不够好。

对于榜单来说,价值诉求是帮助用户更好地解决“app信息孤岛”问题,也是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找到优秀的app。

在电子化和移动化的解构下,内容消费的形式和方式早已改变。本期是第六期iSeed访谈,主题为“内容消费”。本文是这个访谈系列的第二篇。

如果您想参与iSeed系列报告,或者有相关的项目推荐,请点击我们网站顶部的“寻找报告”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如果初创团队的产品想参加iSeed系列面试,请将产品提交到MindStore.io